导读:“校友说”为上海诺美学校历届毕业生给学弟学妹们分享真实且有益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经历的专属栏目,旨在启发在校的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涯规划,并且帮助刚进入国际化学校学习的新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各年级在读学生,从而明确未来方向,规划自身发展道路。
“校友说”栏目
“校友说”为上海诺美学校历届毕业生给学弟学妹们分享真实且有益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经历的专属栏目,旨在启发在校的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涯规划,并且帮助刚进入国际化学校学习的新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各年级在读学生,从而明确未来方向,规划自身发展道路。
本次,2020届毕业生罗陈薪、林珩两位分享属于他们的故事,谈谈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及学习方面的经验。
本期嘉宾档案
罗陈薪
2020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在读学生
(世界排名#11)
曾任学生会会长
图片
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和正确地认识适合自己的学校是重点,一味的追求考入排名更高的学校或者是去藤校碰运气并不是最佳。
林珩
2020届毕业生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世界排名#10)
皮博迪音乐学院在读学生
曾任RAT 乐队成员
音乐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总有人喜欢你的音乐,也总有人不喜欢,但是我们总需要用平静的心去对待。
以两位学生对话交流的方式展开以下话题:
(“林”代表”林珩”;“罗”代表“罗陈薪”)
上海诺美学校2020届毕业生
自主选课 高中课程衔接的重要
林:我目前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专业,回想在诺美学校跟随音乐中心Nikita博士比较全面地学习了乐理、演奏、音乐史。所以,当时高中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所以当我进入到大学课程学习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很容易上手。
林珩在上海诺美学校音乐会表演
罗:确实如此,我目前纽约大学,本科专业是历史,是文科专业,可能和你情况有一些不同。其实大学课程和高中课程难度是天壤之别的,主要是对知识学习的深度。
上海诺美学校实验课堂
美国大学有一点特别好,可以自己选择专业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这一点在我们高中阶段也曾经提前感受过。基于学校毕业及选课的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是非常高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毕业的时候需要修完Biology1,但是不一定首年要修完,可以第二年选择学习。
我想表达的是,高中选课经历是非常难得也非常好的,这让你从高中时候就清楚选课这部分非常重要,选课一定要谨慎,甚至也从高中选课经历中也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罗陈薪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发言
林:其实核心是根据适合自己的难易程度来选课,比如说我当时学习 algebra,我觉得 calculus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选择了相对容易的课程。总而言之,无论怎么选课,基础打好对后续进阶学习是很重要的。
高中阶段侧重培养自身软实力
罗:除了学术方面,高中时的活动方面也给我们大学生活提供了不少帮助。比如说辩论赛,戏剧节,开放日...等等。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帮助我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也让我将来的人生受益。举一个例子,活动对我口才的锻炼,我记得林珩也是以前非常“shy”,不太擅长表达,那个时候也会在周末的时候参加一些音乐比赛,他的自信心在这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上海诺美学校戏剧节
其实在任意一所好的国际学校,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你都能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收获,这也是我们想要和学弟学妹们强调的。
诺美学子参与商赛进行小组讨论
林: 是的,在国际学校的经历远不止获得知识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给你体验的机会,突破自己的机会。
罗:很多人觉得进入大学之后都是一切重新来过,因为大学课程难度高,没办法跟高中课程相比。高中时期更侧重培养我们的学习方法,自信心,社交能力,时间管理...这些“软实力”都是从高中阶段积累下来的。
成长道路上好的领路人很关键
林:我刚刚提到的Nikita博士,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也和他一起在学校里筹办了很多音乐的活动。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10年级的时候,那是我刚接触音乐,包括举办音乐会。学校真的给了我很多机会和专业舞台的实践经历,能让我在学校各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把最好的一面留在舞台上。
当时我也曾有过不自信,受到了周围人很多的质疑,所以感到压力很大,那段时间,老师不断鼓励我,培养我的自信心,还给了我很多举办活动相关的建议。Nikita博士告诉我说,“音乐其实非常主观,有些人会喜欢,有些人会不喜欢。你需要保持你自己的风格,坚持做下去。”这对我印象非常深,也一直支持我走下去。他的这番话对我现在的大学学习生活也非常有影响。
林珩与Nikita博士在音乐会上表演
罗:我发现在诺美学校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这样很坚定的教师,对我来说每一位都让我印象深刻。三年的高中生活,如果没有这些老师,我们不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我当时是学校第一届学生会主席,起初接到学生会主席这个职位之后,压力非常大。当时是指导老师帮我疏解,她教会了我如何正视肩上的担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顺利进入海外大学阶段
林:之前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各个学校开始陆续进行线上课程,我也在开启了大学生活。每天基本上日夜倒时差上课,但是我个人感觉压力还好。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有一群和我一样的留学生参加zoom的视频上课。老师每次都尽力让大家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因为大多数课程都是小班教学,一节课最多15个人左右,所以无论如何都会被教授注意到,参与度还是挺高的。当然也由于是网课,给予了我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在大一的一年里,我在上海诺美学校担任助教工作,并同时发展自己的乐队,所以大一生活还是充实的。
到了大二秋季,美国大学也都基本上开始了秋季线下的学期。我也从上海飞到了巴尔的摩读书。刚开始还是有些恐惧的,毕竟疫情之后的美国是未知的,没有人可以预测会发生什么。刚从上海到美国时,我在休息一天之后,立马就打了疫苗,然后休息了一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疫苗政策下,我们大学的感染率也降低很多,周围也没听说有感染。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 图片来自网络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大学的生活模式其实和线上差异不大,只是换了地方,同学老师从平面变成了三维,但是下课后就能和同学交流了,这点非常好。我们音乐学院其实面积不算非常大,这样同学与教授基本上都可以天天见到,同时大家的关系也可以很近,交流最近发生有意思的事情,上课和作业的完成情况。除了学音乐的同学,很多同学还会去文理院和工程院上课甚至辅修。学校的老师都鼓励学生多交流、合作,因此就有很多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提供。我去年就修了音乐和人文的跨学科课程,最后与化学专业的同学们做出了一篇用交响曲结构阐述细胞器形成细胞的论文,非常有意思。
总的来说,大学的每一天都很充实。虽然疫情期间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小心,但是疫情的趋势在逐渐减弱,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又可以回到平常的生活。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 图片来自网络
罗:大学的第一年,我在上海纽约大学校园里度过的。基于纽约大学校园遍布全球的特点,在这段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像其他留学生那样上网课,而是给像我一样的留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也能线下上课的机会。
图片上海纽约大学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大二,随着全球纽大的全面线下开课,我也已经来到了美国纽约继续我的纽大学习生涯。到了纽约的第一感觉还是比较紧张的,但是所幸学校的防疫措施做的相当到位,校内学生、教师的配合度都很高,开学以来没有听说过校园内感染事件。社团活动等校园活动也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还是要继续把在国内对于疫情的戒备心态带到美国,才能接近万无一失。
此外,我相信很多大学也像纽大一样,在疫情期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之外的很多额外帮助,如心理辅导,经济补助等等。总得来说,只要自己的防疫意识充足,疫情不会成为求学路上一个太大的障碍。(Ps:留意不选择多人的学校宿舍就好。)
美国纽约大学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也正值新的一轮大学申请季,下一期,我们罗陈鑫和林珩两位同学还将会继续与大家分享关于“升学”这一话题!